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:?陸欣楠 文/圖
4月30日,“千年石語——廣西唐宋碑拓精品展”在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博物館開展。游客可以在此透過一方方碑拓,在筆墨刀痕間,一窺唐宋時期廣西的社會風貌、文化交融與精神追求,感悟中華文明的深厚與燦爛。
展覽現(xiàn)場。
廣西地處嶺南,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共生。歷代文人墨客以山為書,以石為頁,刻字為文,將廣西的歷史文化記錄在山水之間,從唐宋至明清,以墓志、碑銘、題記、詩詞為載體,記錄邊疆治理、族群互動、文教傳播、軍事防御等歷史細節(jié),構成一部鐫刻于山巖的“文明史”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現(xiàn)存廣西石刻至少有6000件以上。
本次展覽分為三個篇章,在“邊地志——王朝經(jīng)略與民族交融”中,《智城碑》《六合堅固大宅頌》等碑拓,集中展示了中央王朝對邊疆地區(qū)的治理與經(jīng)營,以及廣西逐步融入中華文明體系的進程;“南天魂——名士墨跡與文人風骨”匯聚了顏真卿、柳宗元等歷代名賢在廣西留下的翰墨瑰寶;“煙霞銘——勝地游蹤與山水寄情”則帶我們跟隨古人的足跡,在《關杞白龍洞題名》《曹邁、李彥弼元風洞題記》等摩崖石刻中,體會他們寄情山水的雅致情懷。
游客正在觀展。
策展人高夢然介紹,本次展覽注重“讓文物講故事”,比如,游客可以通過這些碑拓了解到范成大與張孝祥關于“水月洞”命名的歷史趣聞,在欣賞展覽的同時,感受鮮活的歷史脈動。未來,該館還將推出系列展覽,持續(xù)挖掘廣西石刻的文化價值。
范成大與張孝祥關于“水月洞”命名的碑拓。
本次展覽由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博物館、桂海碑林博物館主辦,展出廣西唐宋碑拓45件(套),共計48幅。展覽將持續(xù)至6月29日,免費向公眾開放。
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(chuàng)出品,未經(jīng)許可,任何渠道、平臺請勿轉載。違者必究。
編輯 譚雙梅
校對 黃少華
責編 唐海波
審核 李沛